

“中黄35”,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超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,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[国审豆2006002(夏播)、国审豆2007018(春播)],2007年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(蒙审豆2007005),2009年通过吉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(吉审豆2009002)。2009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(20060408.1)。
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,春播121天。株高75-90厘米,有效分枝数1-2个,椭圆型叶,白花、灰毛,荚熟色为褐色,结荚习性为亚有限型,粒形圆,黄色种皮,黄脐,百粒重18-22克。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灰斑病,中感大豆孢囊线虫病。蛋白质含量为38.86 %,脂肪含量23.45 %,属高油品种。
该品种于2004-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试,平均亩产205.12公斤,比对照增产12.41%。2005-2006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189.7公斤,比对照增产8.5%。2004-2005年参加内蒙古区试,平均亩产162.4公斤,比对照增产23.4%。2008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, 比对照增产5.9%。2007年在新疆采用覆膜滴灌结合水肥同步的高产栽培技术,创亩产371.8公斤高产典型,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和十大农村科技新闻。200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收86.83亩,创亩产364.68公斤的全国大豆大面积高产纪录。2012年在新疆塔城地区再创亩产421.37公斤的全国大豆小面积单产纪录,已连续3年创亩产超400公斤的单产典型,增产潜力巨大。
该品种适合我国三北地区10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种植,包括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北部夏播和辽宁锦州、吉林中晚熟地区、陕西关中平原、宁夏中部、甘肃中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春播种植。